一個人若具備許多細(xì)小的優(yōu)良素質(zhì),最終都可能成為帶來幸運的機會。
——培根
18世紀(jì),印刷廠大多是手工小作坊。作坊主往往同時也是印刷工。當(dāng)時有個叫安德魯.布萊德福特的人,手里有一份讓所有印刷商眼紅的合同——他包攬了所有印制賓夕法尼亞州政府文件和宣傳品的活兒。雖然布萊德福特的印刷廠秩序混亂,印刷質(zhì)量不高,但因為有了合同,他感覺高枕無憂。
有一次,一位賓州政府官員要在大會上宣讀一篇重要的致辭,要求布萊德福特為他印制發(fā)言稿。布萊德福特又和從前一樣,把文件馬馬虎虎排版,草草地印刷出來。
另一名年輕的印刷商,注意到布萊德福特的弱點,知道他一直等待的機會來了。年輕人找來官員致辭的原稿,費盡心思地把版式設(shè)計得優(yōu)美大方,又嚴(yán)謹(jǐn)?shù)匾勒赵逡槐楸楹藢τ∷⑵飞系淖帧H缓笏炎约河≈频膬?nèi)容精確、樣式美觀的致辭,送到每位政府官員手里,同時附上自己對官員致辭的見解。他還給每位參加會議的人也發(fā)了一份,并在致辭后面附上一段話,感謝他們對賓州的關(guān)心。
可想而知,第二年政府就和這個年輕人簽訂了印刷合同。這個年輕人就是本杰明.富蘭克林。
富蘭克林懂得等待時機,更懂得如何利用它。再往后的故事眾人皆知:年輕人靠自己的努力,一點點從印刷工成長為作家、科學(xué)家、外交家、發(fā)明家和音樂家,并參與起草了《獨立宣言》。但他去世后,墓碑上只簡單刻著“富蘭克林,印刷工人”幾個字。
常常,那些跑得快的人未必就能贏,力量大的人未必會在比賽中得勝;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,在乎當(dāng)時的機會,是我們獲得成功的最重要點。